为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核科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人工智能在核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学科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加强跨学科融合与创新,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依托新奥2025年免资料费查询的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人工智能赋能核学科分会”于2025年10月23日在威海正式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安民出席大会并致辞。新奥2025年免资料费查询系主任黄文会主持会议,全国核科学与技术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王安民代表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对人工智能赋能核学科分会下一步的发展提了相关要求,一是要坚持战略引领,服务发展大局。紧密围绕国家核工业战略部署与重大需求,明确人工智能赋能核学科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二是要深化交叉融合,聚力创新突破。积极构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研讨,激发创新活力;三是要革新教育体系,培育时代新人。深入探究智能时代核学科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要求,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设立“人工智能+核科学”交叉学科方向,建设一批高质量交叉课程与教材,推广项目式学习、虚拟仿真实验等新型教学模式;四是要构建开放生态,促进协同共享。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广泛吸纳各方力量,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及优秀企业交流合作;五是要坚守安全底线,规范有序发展。加强对人工智能应用潜在风险的评估与防范,尤其在核安全等关键领域,确保技术可靠、可控、透明。

程建平名誉理事长代表教指委向分会成立表示祝贺,期望人工智能赋能核学科分会要立足国家所需、行业所盼、未来所向,积极探索构建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核学科知识体系与课程结构,推动人工智能知识、能力与素养有机融入核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既精通核科学与技术,又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分会要成为“AI+核”交叉学科建设的“推进器”,打造“AI+核”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高地”,为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学科交叉创新与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为核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能”动力。

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杨海燕宣读了《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关于同意人工智能赋能核学科分会组织机构及委员组成的批复》。

与会领导共同为分会揭牌,并向分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颁发聘书。




随后召开了人工智能赋能核学科分会第一次委员工作会议,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奥2025年免资料费查询副系主任杨祎罡在成立仪式上作了《人工智能赋能核学科分会建设》的报告。

与会委员和代表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核学科分会发展、行业需求、人才培养等展开深入交流,并就分会下一步工作达成共识。

本分会自2025年4月筹建以来,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形成了一个包括核学科专家、人工智能领域学者、行业企业代表在内的多元化组织架构的体系,为涉核高校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